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
文本與性別授課大綱
課程名稱:文本與性別 授課教師: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授課目的:本課程與「文本與再創」課程互為表裡。「文本與再創」旨在思考探索同一主題如何在不同的傳播媒介中,既有精神上的延續又有因應新語境情境的發揮,因此白蛇故事可以在詩歌、筆記、小說、崑曲、歌仔戲、布袋戲、舞台劇等傳播媒介中得到充分發揮。這可以說是主題的變奏 (variations of a theme)。文本作為一個藝術品,自然在傳播過程中作者會因應時空社會文化而作不同的調整及發揮。然而,文本本身在構思撰寫過程中,也會因作者本人的身份、性別、社會文化因素,而在呈現過程中,顯露出其特殊的傾向。當夏娃被視為人類始祖犯罪的禍因,當潘朵拉 (Pandora) 被視為為人類帶來災禍,當褒姒妲己,甚至潘金蓮、賽金花被視為紅顏禍水,而在文本(包括歷史及文學文本)中被記載被傳述,到底在這些文本中性別(或是性別的「歧視」)扮演了什麼角色?文學史,以及歷史,到底是由甚麼人在書寫?從甚麼立場在書寫?為誰,以及為誰的利益,而寫?女性在這樣的情境下到底扮演了甚麼樣的角色?她們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如何生存?如何逐漸獲致認知,最後逐漸地有意識地為爭取自己的立場及發言權而努力?而這些努力又是以何種型態來呈現?是以文字,影像,還是以實際行動來表現?這種種議題就是本課程所關注,而期望帶領同學去尋覓、思考、梳理的重點。本課程著因此重在(一)經典文本的閱讀與理解,(二) 性別理論的閱讀,(三) 歷史發展軌跡的追覓與描述。由於本課程乃榮譽通識課程,因此除了上述中心議題的探索梳理外,強調的是選修同學的自動自發的閱讀及資料蒐尋、邏輯思考與論文寫作的能力,以及課堂討論的主動參與。課程的安排有部分是任課老師的講授、一部分是外邀學者或相關領域專業人士的演講及討論,另一部分則是有關論文資料搜尋及寫作的加強。學期末,選修同學應作一報告(或分組或個別,視選修同學人數決定),同學可以以書面、多元媒體的運用,或是以實際創作演出的方式來呈獻他/她們的研究心得及成果。所有同學在本課程中的成果,將上網掛在學校相關網頁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